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科普工作绩效自评报告

    基地名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

一、工作情况

2023年,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在基地开放接待、科普研学、送科学知识下基层进校园、专项科普活动和主题科普活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学普及宣教工作,为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科学素质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社会效益显著,影响极大。

(一)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参观

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天文科普设施常年对社会开放,提供团体预约参观服务。2023年3月疫情结束正式恢复科普参观接待。至2023年12月20日,共接待参观团队(含收费参观和接待性质参观)193批次,近16,000人。

除云南本省团队外,还有来自北京、上海、辽宁省沈阳市、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市、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山西省太原市、贵州省遵义市的研学团队。

(二)科普研学活动

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组织(或与其他机构、学校合作组织)天文科普研学活动23次(期),2300人参加天文科普研学活动。

1、“繁星逐梦,寻梦星海”,曙光小学幸福邻里校区天文科普探索实践活动,344名同学参加。

2、石林县路美邑中学2023年春季研学实践教育活动,445人来云南天文台学习。

3、安宁市悦宏蓝山郡幼儿园,“地球日”社会实践活动,82名孩子参加在云南天文台的学科学活动。

4、共青团昆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34人到云南天文台学习科学知识。

5、石林县教育体育局2023年优秀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来自石林县11所小学的236名师生参加。

6、东北育才学校天文研学课程在云南天文台举办,120名学生参加。

7、东川区团委(少工委)研学实践,组织21名优秀学生到云南天文台学习。

8、中山市迪茵公学云南研学营,两期共67人参加。

9、玉溪市红塔区关工委,第十八届“关爱”夏令营红塔分营, 96人来云南天文台学习。

10、贵州希望工程——壮苗计划遵义优秀学生研学营,47名同学来云南天文台学习。

11、双江自治县2023年青少年科普研学营,50人。

12、玉溪市关工委,玉溪市第十八届“关爱”夏令营市直单位分营,70人来云南天文台学习。

13、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驻村点中小学生“小梦想·大世界——手牵手夏令营”,42人参加。

14、北京微创博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地生)研学团队,59人到云南天文台研学。

15、云南雅逸研学上海团队,26人参加研学学习。

16、太原市云之潭云南研学团,两期共95人。

17、 “耿耿星河欲曙天 莘莘学子光宇宙”——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深度研学天文科普探索实践活动,曙光小学幸福邻里校区209名学生参加。

18、“我们的‘追星’梦 探秘天文台”云南政协报社特约小记者天文研学,共举办三期,146位小记者参加。

19、北京竞学文化传媒云南分公司“2023竞学赛事天文科普营”, 营员109人。

(三)送知识下基层、到乡村、进校园、进社区

2023年,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共开展科普下基层活动21次,涉足云南的7个州市,28个县(市、区)以及广东省中山市的54所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其中一多半是乡村学校、山区学校),做科普知识讲座52场,组织室外科普知识教学和观测体验活动63场,总计32,000多人接受了科普教育。

送知识下基层、进校园、到贫困山区,为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扩大了云南天文台的影响。

列举主要活动。

1、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与宜良县科协联合组织宜良县2023年“天文科学普及,探索宇宙奥秘”科普教育活动。做天文科普讲座5场,组织天文观测和现场讲解8场,5所学校共7485名同学参加。

2、红河县宝华镇期垤村(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驻村帮扶点)科普进山村活动。做讲座1场,组织天文观测和现场讲解2场,400名学生、村民参加。

3、科普教育基地汪洵浩老师参加2023年云南省“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科普报告团德宏巡讲活动。分别在德宏州五县市的5所中小学校为1240名同学做天文科普讲座5场。

4、中国民主建国会云南省委、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在云南省统一战线同心工程示范点会泽县乐业镇开展“天文科普进校园”活动。举办科普讲座4场,天文科普观测和现场讲解7场,4所中小学共2500名学生(和学校老师)参加活动。

5、汪洵浩老师赴广东省中山市迪茵公学为初二年级20多个班1200名同学作航天与天文知识讲座。

6、基地汪洵浩老师到墨江县民族学校为五年级200多位同学做天文科普讲座。

7、汪洵浩参加“助力乡村科教 追梦科学之光”2023年云南省科技教育乡村行(曲靖)首发活动。分别在曲靖市的四个县(市、区)4所中小学校为1200多名同学做天文科普讲座4场。

8、“奇趣太空游 筑梦航天梦”昆明市官渡区民航路小学一、二年级期末科普主题阅读实践活动,科普教育基地汪洵浩老师为学校一、二年级200名同学讲授航天与天文科普知识。

9、基地与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合作,到文山州丘北县舍得乡卜戛村“云南省监狱管理局卜戛希望小学”开展“乡村振兴·助梦卜戛——毓秀微心愿传递”志愿服务活动,包括天文知识科普、捐赠、普法、心理团辅等项活动。天文科普包括1场讲座,3场天文观测体验活动,全校师生和参加活动的干警共110人参加体验。

10、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与文山州科协联合开展“天文科普进文山走边疆”活动,在文山市、马关县、麻栗坡县7所中小学校作科普讲座7场,在学校和市民广场开展天文观测体验活动14场,3700人参加。

11、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主题教育推进会暨“同心工程”集中示范活动。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送天文科普进校园,以科学知识教育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在会泽县钟屏小学举办科普讲座1场,天文观测体验和现场讲解活动1场,120名同学参加。

12、汪洵浩老师参加“助力乡村科技 追梦科学之光”2023年云南省科技教育乡村行(曲靖)专家巡讲活动第二期,在曲靖市五个县(区)的5所中小学校为1990名同学做天文科普讲座5场。

13、禄劝县乌蒙乡中心小学捐资助学、智力帮扶公益活动。开展天文知识讲座2场,室外天文科普体验和现场讲解1场。全校共180名同学参加。

14、会泽县娜姑镇“天文科普进校园”活动。在七所中小学幼儿园)举办天文科普讲座6场,室外科普知识教学和观测体验活动10场,共计3100名师生参加活动。

15、宣威市普立乡天文知识科普活动。做科普讲座1场;组织室外天文科普教学与观测体验3场。两校200多师生参加活动。

16、云南省天文学会在普洱市召开学术年会,云南天文台与普洱市科协在会期组织天文科普活动。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作科普讲座1场,组织开展天文科普观测体验1场。普洱一中、普洱学院两校共600名师生参加活动。

(四)主题科普活动和专项科普活动

积极参与各级科协组织开展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参与政府科技主管部门举办的科技活动周活动等大型科普活动;认真组织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活动、科学节活动;结合“世界气象日”、“中国航天日”等开展主题科普活动;利用夏至日特殊天象开展专题天文知识普及教育。

1、世界气象日嵩明县中小学天文科普活动,嵩明县嵩阳三小,约500名学生参加。

2、“世界读书日”、“中国航天日”,昆明市官渡区方旺中心学校开展“奔跑在科学追梦的大路上”科学家进校园活动,科普教育基地汪洵浩老师为全校3200余名学生做航天与天文科普知识讲座。

3、开展“中国科学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5月13日上、下午各组织一场活动,共接待参观群众240人。云南电视台、昆明日报等媒体对活动进行采访报道。

4、到盘龙区凤凰社区参加昆明市盘龙区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活动。

5、2023年墨江夏至日科普文化活动。夏至日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科普小分队在北回归线标志园主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天文科普活动,现场科普受众800人。正午前后40分钟,央视频直播立竿无影天文奇观和墨江哈尼非遗民族文化,基地汪洵浩老师作为天文科普知识主讲嘉宾。除了央视频的直播,中央电视台和普洱融媒体、墨江融媒体等当地媒体对活动做了报道。

6、参加2023年云南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首发式暨文山州启动仪式活动,在文山实验小学作天文科普讲座,开展室外科普活动,800名学生参加。

7、2023年文山州全国科普日暨七乡科普周活动,为文山州三县市3700名学生、市民作天文科普讲座,组织开展天文观测体验活动。

8、昆明市阳宗海风景名胜区2023年全国科普日“探索宇宙奥秘 天文科普进校园”活动,做科普讲座2场,开展天文观测体验活动3场,两所学校共700名师生参加活动。

9、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第六届科学节(2023)”在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举办。举办天文知识讲座1场,天文科普观测和现场讲解活动两场。整个活动该校初中部约2600名同学参加。

(五)培训中小学教师及其他科普工作

1、为“云南省教育厅国培计划(2021)——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95人讲授天文学知识。

2、为昭通市2023年“昭通好少年,科技创未来”主题活动科技辅导员培训班150多位学员授课。

3、对墨江县北回归线标志园(墨江北回归线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作天文知识培训。

4、协助昆明市第三中学拍摄招生宣传片天文教学板块。

5、申报“全国巾帼科普示范阵地”。

6、参加评审2023年昆明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7、在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大会上,再次当选联合会副理事长,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为副理事长单位。

8、启动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天象馆改造项目。

9、用40cm天文科普望远镜网络直播月掩金星特殊天象。

(六)公共科普服务信息向公众公布

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开放信息、科普活动信息通过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每年的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活动、科学节活动信息同时通过“中国科普博览”网站发布。也密切衔接电视、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和报道。

中央电视台、央视频以及地方电视、报刊、网络媒体报道了2023年夏至日科普活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等大型活动。

2023年1月、2月、5月、8月、9月、11月,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共12次接受云南电视台《都市条形码》栏目、昆明电视台《街头巷尾》、《你好昆明》栏目以及《昆明日报》就特殊天象采访,节目播出(报道稿刊载)扩大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

此外,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还对月掩金星特殊天象进行了网络直播。

2023年11月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已按要求入驻科普中国科普号,为公共科普服务信息发布增加了一个辐射面广、时效性高的宣传推广渠道。

(七)志愿服务活动

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的科普下基层、进校园、到偏远山区活动,参与的全国科普日活动、科技活动周活动、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活动、科学节活动,大部分是志愿服务活动。

由于原有科普工作人员陆续退休,目前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仅有3名专职人员(科普辅导老师2人,辅助人员1人)。因此在科普基地参观接待、天文科普下基层、大型科普活动等各种场合都活跃着科普志愿者的身影。志愿者是我们开展天文知识科学普及的重要力量。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有一支相对稳定的科普志愿者队伍,约20人,包括三类人员,一是云南天文台退休科技人员,二是云南天文台在职青年科研技术人员和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是资深天文爱好者。

(八)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目前不设独立账户。经费投入主要来自云南天文台。也不定期从地方政府、科协获得专项经费或协作经费支持。科普教育基地专职人员(作为云南天文台职工)工资报酬由云南天文台核发。此外的经费支出包括退休兼职人员和科普志愿者的科普服务报酬(补贴),外出科普活动(下基层、进校园、到贫困山区)的交通运输(装运天文望远镜等科普设备)费用,科普场地、场馆及科普设施的维护维修和更新改造费,水电费支出等。

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现有专职人员3人,其中科普辅导老师2人,辅助人员1人。有兼职科普人员(含科普志愿者)约20人。科普教育基地要求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加强学习,学习天文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拓展知识面,关注科技新动态、新成果。每年组织集中培训,或通过相互听科普报告、观摩现场讲解并开展讨论达到共同提高。参加每年各级科协组织的培训,中国科学院的科普工作培训会,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的培训交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二、特色工作

结合地区、行业实际,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有两大特色。

(一)开展了大量的科普下基层、到乡村、进校园工作。

天文科普工作进城市校园,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开拓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启迪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有益于助力“双减”工作。而进农村校园,则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天文学既引领着现代尖端科技前进的步伐,又承载着丰厚的古代文明。这里饱含丰富的科学知识,也是神话、宗教的起源之地,以及各种封建迷信、伪科学、邪教学说的富集之所。

针对云南省地域广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相对闭塞,经济和文化均欠发达,教育水平不均衡的实际,组织科普小分队,携带天文望远镜等设备,送科学知识下基层、进校园、到边远山区,尤其是到边疆少数民族山村,到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山村学校开展科普宣教工作,是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望远镜里真实的太阳、月亮、土星、星云引领边疆各族群众走出神话和迷信;一场场精彩的科普报告更带给千万孩子们梦想、希望和学习的动力。通过天文知识传播普及,还原大自然的本来面目,用科学知识武装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加强科学教育阵地建设,破除迷信,拆穿伪科学,为边疆的和谐、稳定和发展保驾护航。

2023年,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下基层活动21次,涉足54所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其中一多半是乡村学校、山区学校),愈32,000人接受科普教育。

(二)结合特殊天象、相关领域重大科技事件、科学主题宣传日开展科普活动。

天文学以其固有的神秘性和探索性吸引着人们。社会公众特别青少年学生对学习天文知识的热情高、需求大。而有条件开展天文科学普及的机构十分有限。抓住这一特色优势,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夏至日太阳回归、日月食、流星雨、月掩金星等特殊天象,结合天文与航天及相关科技领域重大事件,或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气象日、中国航天日等主题宣传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科普活动。这类活动深受公众喜爱,科学知识普及传播效果非常好。

三、问题不足与工作建议

(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

1、人员不足。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目前仅有两名专职科普人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云南天文台目前把科普工作整合到信息化与科学传播中心,并计划在在职科研人员、在读硕士研究生、外单位职工(天文爱好者)中培养和使用兼职科普辅导员,以解决人员问题。

2、科普场馆、设施陈旧,不适应科技发展,不能很好满足科普工作需要。刚处理了两个场馆屋顶防水补漏,开始启动天象馆改造项目,计划新建几个不同结构样式的日晷,等,逐渐改善。

(二)工作建议

1、建议加强对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指导。

2、建议组织“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间的交流学习。

2023年12月25日





附件下载: